在去年,2021年6月初,台南,我跟我母親決定要把澄花壽喜燒進行重新裝潢,同時對於菜單也進行很大的重新設計,因為在這二十年的歲月中,客人從學生也變成爸媽了,手機從 Nokia 變成 iPhone,有些產業因為新科技而興起,有些產業也因為世代進步而慢慢消失,而掛在澄花門口的門簾也因為經過 20年的風吹雨打都破洞了,顏色也從非常深邃的橘紅色褪色成淡淡的粉紅色了。
在2021年9月澄花壽喜燒從新開幕時(Case Study),自己真的覺得這是我人生目前最值得拿出來說得專案,或是作品也好。從內部裝潢水電、菜單的設計、招牌在不同面有不同的設計因為車流量不同、研究餐具怎麼擺訪用餐更舒服、桌子多高最適合用餐等等,一切任何細節都是我們整個團隊在把關,我們嘗試設想任何會面對的任何情境,覺得全世界都可以用設計來解決,一定可以成功的那種自信。
但是一年後,還是發現設計無法撼動一些本質,但是這篇文章主要不是要去討論到底是因為疫情或者是消費習慣改變而導致這個結果,而是分享一個我自己帶著整個 BORING 團隊去台南體驗享受這家餐廳,而獲得的體悟。
上禮拜天,當我收到一封 Line 的訊息 ,確定 931澄花壽喜燒確定要在12月01日正式暫時結束營業,而同一個地點也要轉變成日式雜貨店 - 蒔蒔商店,而開家雜貨店也是一直以來非常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感到一半是開心,而一半是陷入苦思。開心是因為繼續延續下去,而苦思是... 我們到底哪邊沒有做好?而有這個結果?
而隔天上班我就問團隊說:『 明天有客戶的會議嗎? 如果沒有,我們就去台南一趟吧,我們去吃澄花吧。』同時在早上我也對團隊宣布這件事情,而過去參加過這專案的夥伴也露出非常失落的表情。
當我們到達澄花門口的時候,我還是帶著一種很自豪的態度帶著大家進去用餐,因為我非常有自信地讓整個團隊的用餐體驗是完美舒服的。大家進去也開始發現用餐環境因為落地窗很舒服,餐具外型非常可愛,柚子醋的味道非常特別,有許多畫掛在牆壁上。在用餐到一半,我們家的 Doggie(法鬥) 也來跟大家打聲招呼,就回家了。整個用餐過程,我們也沒有討論到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就只是大家放鬆聊天,聊著很自然而然地結束。
而在前往南埕衖事的時候,我們在計程車上時,有一位夥伴就突然說:『 哇!這個火鍋分量一開始看起來很少,吃起來卻很飽,而且吃那麼飽卻沒有負擔耶! 』另一位夥伴說:『 對耶,真的第一次吃火鍋可以沒有負擔耶,怎麼弄的啊?而且整個環境也非常的舒服 。』
當下突然被點醒到一件事情,原來我們所努力的種種細節,雖然有些東西小到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察覺,但是用餐過程的體驗卻是『自然而然地結束,這種體驗非常舒服。』
過去我一直覺得設計就是要非常直覺的傳遞,所以我們使用科技、互動體感、或者聲音效果來傳遞訊息,而這次我第一次暸解到這種無形的小設計整合起來,卻可以傳遞一種體驗,一種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體驗。
其實這個結果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非常大的肯定了。
其實一開始把整個團隊帶下去吃飯,主要想讓團隊自己親身去體會,這個專案是我們整個 BORING 團隊盡心盡力而完成的專案,但是設計還是無法撼動一些事情,而在未來,我們團隊更應該更謙虛的,更仔細的去思考不同面向,而不只是在單一面向,我也相信這次的經驗會讓我們更好。
Sam
非常感謝你的時間來閱讀這篇文章,喝杯拿鐵吧,下次見!
在走之前,如果期待下次的見面,可以訂閱以下的不同的通知方式。
Sam Kuo.
而我在2023年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是每天要看50篇文章,並精選 1 - 3 篇文章分享在以下平台,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以下的平台。
基本上,這份每週的 Friday Newsletter 會在禮拜五送到你的信箱中 📮。(有時候太忙會晚一點寄出去)主要內容會分享生活中所面對的設計、科技與創意,像是工作上的生產力技巧、來自不同媒介的高質量內容(書本、Podcaset、雜誌與文章)與讓生活更棒的建議,有時候會分享幾間本週我去過的咖啡店與好地點。
如果你習慣使用 Line 來收取訊息,也非常歡迎訂閱我們的 LINE - Official。我不會寄送任何相關廣告訊息給你,我只會寄送每週的 Newsletter 到你手上。
訂閱 Line 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