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灣後,我才發現台南的咖啡店不只咖啡好喝,每一間咖啡店的裝潢也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將印刷文化與咖啡結合,每間店都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咖啡體驗,再配上台南的慢步調生活,簡直就是一個 chill 。歡迎各位讀者回到每週更新的 SPARK Newsletter ,我也會盡量每週更新,I hope so。許多大企業像星巴克、四大超商為了進入咖啡市場都砸重本在咖啡機、利用資金的優勢與眾多分店的地域性優勢來展開攻勢。 2020 年底星巴克全台門市就已經突破 500 間,預計在 2021 年還要再開 530 間,而四大超商的擴張數量更恐怖,今年 7-11 就有 6,072 家分店(截至二月)、全家也已經擴展到 3,832家(截至三月),不僅提供便宜的咖啡,重點是非常的方便!在台灣大家對方便的定義是指走路 5 分內要能買到咖啡,而在美國生活過後,只要開車 20 分鐘內可以買到的咖啡,對我來說夠方便了… anyway.
說真的,我在美國時超愛星巴克。當我在公路旅行時,開在一片荒涼的高速公路上,要是突然車子壞了、手機沒有訊號,我可能就直接死在荒地上,但就算整個地平線都是空蕩蕩的沒其他商家,就是會有一間星巴克在公路上的加油站旁邊等著我,去星巴克消費永遠都符合我所期待的體驗,總是那麼的穩定,不太可能會有味道不太ㄧ樣的冰拿鐵。但是,台灣的星巴克讓我又有了不一樣的體驗,那就是非常的有效率,我才剛點餐結帳完,把信用卡收到卡夾的瞬間。『 郭先生,你的冰拿鐵好了唷!』我有時候都很懷疑這是不是上一個客人多點一杯沒帶走的,真的太快了!而這些都是一種體驗。
如果你去過日本的星巴克時,你會發現那又是另一種體驗,每一位員工的笑容角度幾乎都一模一樣,甚至服務每一位客人的流程就像教課書一樣流暢,機械式的問候、流水線的製作流程,非常的精緻,環境也是非常的乾淨。
當期待的體驗 < 得到的體驗時,我們就會給予讚賞,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日本的星巴克比較精緻,因為當我們是以台灣星巴克的體驗當作基準時,自然會認為日本的星巴克也應該像是台灣的星巴克體驗一樣,但當得到的體驗大於期待時,我們便會感到驚喜。然而,如果你曾嘗試在日本的工作環境下就職一個月,就會了解精緻、機械式服務背後的代價,而我還是去玩就好了。
而我自己期待台南的咖啡店,不需要像 Bluebottle 的精緻裝潢與精華地點,內用座位也不需要多,記得開冷氣就好,因為夏天真的很熱。也不需要機械式的購物流程,而是更有人與人接觸的接待方式,記得我對口味上的喜好、甚至記得我的名字,這樣更棒,因為讓我覺得 you do care about me 。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小咖啡館要如何跟四大超商與星巴克競爭整個市場。
我非常喜歡去一間咖啡店叫做泥臼,位於台南的小巷子中,獨棟的老房子,二樓有一個陽台非常的清幽與舒適,走出來就是台南美術館。好咖啡配上舒適環境再加上客製化的服務方式,這就是跳脫出連鎖超商與星巴克戰場的方式。然而在台灣遇上疫情的情況下,不能室內用餐甚至不能與消費者互動,只能靠外送的方式來經營,更別提 Uber eat 、 Foodpanda 等外送平台每單高達 35% 左右的抽成…這就是強迫獨立小咖啡館參與連鎖超商還有星巴克的戰爭。這些市場巨獸可以透過批發進貨降低成本來拉低價格、舉辦買 10 送 10 的活動,甚至外送平台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廣告目的大於收入目的,那這些小獨立咖啡館該如何生存?
我曾在 Uber Eat 上點了泥臼咖啡,而我整個體驗是 『得到的體驗 遠大於 期待的體驗』。我過去在防疫期間有點過外送平台的咖啡,在運送的過程可能搖搖晃晃,當咖啡送到我送手上時,我還以為拿到剛打好的果菜汁,反正就是很噁心,缺少室內環境與人與人的互動,這整個體驗比我在家自己沖咖啡還差。然而,當我收到泥臼的外送咖啡,這真的讓我很驚艷。每一杯咖啡都用塑料膜蓋著,所以在運送的過程中也不會灑來灑去,而且每一杯咖啡蓋上面都有一個小臉與貼心留言,甚至有我的名字,雖然這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舉動,可能花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這讓店家跳脫出連鎖超商與星巴克的戰爭。
期待的體驗 < 得到的體驗 = 這品牌在我心目中有一個地位。
Because you do care about my experience.
參考資料來源
今周刊 – 星巴克營收連3季衰退 卻計畫再開2萬多家店 為何不擔心虧損?
自由時報 – 甩開老二!7-ELEVEN衝破6000店
工商時報 – 全家3月、Q1營收 創同期新高
關鍵評論 – 被疫情和外送平台剝了兩層皮的餐飲業有多慘?150元的便當只能賺到15元
非常感謝你的時間來閱讀這篇文章,喝杯拿鐵吧,下次見!
在走之前,如果期待下次的見面,可以訂閱以下的不同的通知方式。
Sam Kuo.
而我在2023年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是每天要看50篇文章,並精選 1 - 3 篇文章分享在以下平台,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以下的平台。
基本上,這份每週的 Friday Newsletter 會在禮拜五送到你的信箱中 📮。(有時候太忙會晚一點寄出去)主要內容會分享生活中所面對的設計、科技與創意,像是工作上的生產力技巧、來自不同媒介的高質量內容(書本、Podcaset、雜誌與文章)與讓生活更棒的建議,有時候會分享幾間本週我去過的咖啡店與好地點。
如果你習慣使用 Line 來收取訊息,也非常歡迎訂閱我們的 LINE - Official。我不會寄送任何相關廣告訊息給你,我只會寄送每週的 Newsletter 到你手上。
訂閱 Line 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