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Chat 02 - 老闆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ChatChat 02 - 老闆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September 30, 2022

本週主題:職場溝通 

《 ChatChat 》是一系列來自 BORING Design Lab 的夥伴與設計師 Sam 的對談文章,每週都會有不同的思考內容與討論主題,不論是關於職涯發展、個人成長、面試、以及準備作品集等等都會有所涉略。文章利用對談的方式,回答學生想知道的各種疑難雜症,希望藉由此一來一往的對談內容,能夠幫助正在準備申請工作的職場新鮮人,或者是正面臨求學申請的讀者朋友們,能夠找到對自己更好的方向前進。

為什麼叫做冰拿鐵與冰炫風 ,因為 Sam 喜歡喝冰拿鐵,菜鳥實習生 I Hsuan 喜歡吃冰炫風,就像平常我們中午吃飯輕鬆聊天一樣的狀態。

—-

🍦冰炫風說:

當老闆需要員工提案的時候,老闆可能內心有個答案,但如果當員工跟老闆提案時,意見與老闆心中的想法相違背的時候,Sam 作為老闆的角色通常會怎麼處理?

☕冰拿鐵說:

在 BORING 工作室,在提案時一切都要非常符合邏輯思維,每一個專案都會有一個商業問題要解決,每一個設計的出現,每一階段的互動都需要一個原因,而不是隨便就放上去。

因為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美國,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國家,甚至成長於不同的文化環境,我有時候覺得美國的設計與產品會那麼厲害,應該就是接受多元文化吧,想想看,一個團隊來自世界各地,分享過去所了解的知識並虛心接受,是一個很棒的文化。

所以如果回答你的問題,只要可以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專案,那就是一個 good idea。但如果員工的方向提出時卻與商業目標違背時,我會先聽對方的想法與為什麼會這樣思考。了解之後,我也會提出如何修正到原本的方向,如果對方還是不同意,我也會繼續的討論下去,直到我們雙方都有共識之後。

🍦冰炫風說:

雖然 BORING 工作室的溝通環境相對於其他公司開放許多,但在其他台灣的公司,與上司的溝通模式或許是一種不平等的對話。老闆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把員工不順耳的回饋當成是與自己理念不合的批評,因此讓員工害怕如果對老闆表達真實的回饋,會讓老闆對自己產生不好的看法時,該怎麼辦呢?

雖然老闆跟員工的立場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一定也不一樣,但當知道自己的回饋也許有一些真相,但怕說出口時會破壞彼此的信任感,尤其當對方是重要的上司,到底該如何以不傷害彼此的方式做溝通呢?

Sam 有任何包含作為員工、或是身為老闆最印象深刻的職場溝通經驗嗎?

☕冰拿鐵說:

其實每一位員工,包括老闆在內看待事物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角度。當然,說話也有說話的技巧,有人說回饋三明治是一種不錯的給回饋方法,先讚美,在講回饋,最後一個讚美來當作收尾,就像一個三明治一樣。回饋,不在關於人的能力與個性,而是要專注在於專案,基本上這樣應該不太會有衝突。

每一個人都有堅守的人生價值觀,而當這個價值觀被外部批評時,也將會用盡全力反抗,就會造成溝通不良與吵架。其實過去年輕的時候,我有跟我的主管吵架過,而且是惡言相向,撕破臉的狀態,對於公司來說並沒有好處,最終這個傷口是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復原,但是傷口痕跡都會在,只是不痛了,有時候就跟男女朋友的感情一樣。現在想想,是一個非常幼稚與自私的行為。

最近在經營 BORING 工作室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跟員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最終哪一個決定對於公司是最好的,對於專案是最好的,對於客戶是最好的,那我們就應該選擇那個決定,而不是我自己覺得好就好,因為公司是由大家而撐起來。而沈默,是對於公司最大的傷害,有時候我們在種花草的時候,其中有一部分爛掉了,如果沒有去發現與定期的關心,最後整棵花草將會死亡,如果看到,卻不說,這種沈默對於公司來說才是最可怕的傷害。

🍦冰炫風說:

當員工不懂的組織說話的內容或架構,面對老闆的質問時,總是無法良好的說清楚重點,所以進而經常被老闆逼問:「然後咧?」「所以呢?」「重點是?」的情況時,常常會陷入一個不知所措的情況。在溝通能力愈來愈重要的職場,Sam認為溝通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呢?該如何學習才能夠改善自己的說話習慣,成為一個能夠把事情說清楚,講話又能夠有條理的人呢?

☕冰拿鐵說:

老實說,這是需要時間與經驗的。但是如果不懂,就應該說不懂,但是在說不懂前,是否已經嘗試去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態度。

過去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提到:『在美國念研究所時,有一位教授非常嚴苛與冷淡。每次上課時,如果我有問題,我問教授:『你覺得這個海報可以嗎?』教授總是回說:『 You tell me (你跟我說啊)?』,此刻我的心情非常傻眼與灰心之外,還覺得身為教授不是要跟我說哪個是正確的嗎?怎麼就回我一句 You tell me 就走了,美國教授也太好賺錢了吧。在沒有人提供答案情況下,只能從被動轉變主動開始出擊去尋找答案,漸漸發現有些基本的問題,其實在網路上就可以找到答案,而且解決一個問題的背後所花的時間在研究與了解,也讓自己更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我學會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個是有能力自己去尋找相關資源,第二個是培養獨立思考來判斷事物,這兩項技能也影響我在職場上對於工作的態度與想法。』

如果你真的需要時間思考,可以當下跟對方提出,可不可以讓我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並沈澱一下,我整理更完整後再跟你討論,通常這樣子說的話,應該不太會有人說,不行吧。

🍦冰炫風說:

老闆給新人的建議常有「吃苦就是佔便宜」、「現在多吃點苦就是累積經驗」,「你比別人晚下班,是你能力不足。」Sam同意這幾句話嗎?該怎麼分辨到底是老闆太壓榨?還是新人太草莓,抗壓性不足?

☕冰拿鐵說:

這只能看你能不能遇到貴人了,哈。『你比別人晚下班,是你能力不足。』其實這是可以跟老闆或是主管溝通的。首先,可能要先區分是常態性加班還是專案性加班,接下來的問題會是加班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問題還是公司的問題,這樣會比較有方向。我們必定會遇到一些不擅長的領域,這時候可能會花更多私人時間去了解這些事物。

『現在多吃點苦就是累積經驗。』,其實我滿認同的耶,我常常說近看悲劇遠看喜劇。每件事情,包括感情、工作與人際關係,都會從中間學到東西,可以看待是吃苦,可以看待是學習。但是不是每一個人的目標都是一樣,有些人想要輕鬆過生活,那就依照自己的腳步走,而如果想要在工作上有個人成就,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上面,不是嗎? 重點老闆只是經驗分享,這是一個機會分享你的想法,兩者互相交流。就像是我也從暑假的 Intern 中學習到不同的生活觀點,我並不會全部認同,但我也認同某面向的觀點。

但是我最近有個體悟就是,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壓力很大,甚至有做夢會夢到專案,當我認清這只是旅途中的一部分章節,只要繼續前進,基本上在那章節結尾的故事都滿不錯的,但是在翻頁到全新的章節時,還是會因為未知感到害怕,但是我們只能盡全力走下來才知道後面的故事。


結論:

1. 老闆說的話不一定是對的,但也許有他的道理。
2. 良好的溝通方式(試著先接受,不要急著反駁):思考 → 修正 → 討論 → 得到共識。
3. 回饋技巧:回饋三明治(先讚美,再回饋,再讚美),盡可能利用專案本身來回饋意見,而不是能力與個性,才不會造成溝通上的衝突。
4. 發現問題,卻害怕被老闆產生不好的觀感而沈默不說,是對於公司最大的傷害,因為公司是由大家而撐起來的。
5. 如果不懂,就應該說不懂,但是在說不懂前,是否已經嘗試去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態度。

非常感謝你的時間來閱讀這篇文章,喝杯拿鐵吧,下次見!
在走之前,如果期待下次的見面,可以訂閱以下的不同的通知方式。

Sam Kuo.

📮 Daily Mailbox

而我在2023年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是每天要看50篇文章,並精選 1 - 3 篇文章分享在以下平台,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以下的平台。

01 | Line Openchat

02 | Twitter

03 | Instagram

04 | Facebook

Friday Newsletter

基本上,這份每週的 Friday Newsletter 會在禮拜五送到你的信箱中 📮。(有時候太忙會晚一點寄出去)主要內容會分享生活中所面對的設計、科技與創意,像是工作上的生產力技巧、來自不同媒介的高質量內容(書本、Podcaset、雜誌與文章)與讓生活更棒的建議,有時候會分享幾間本週我去過的咖啡店與好地點。

訂閱成功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

如果你習慣使用 Line 來收取訊息,也非常歡迎訂閱我們的 LINE - Official。我不會寄送任何相關廣告訊息給你,我只會寄送每週的 Newsletter 到你手上。

訂閱 Line 官方帳號